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將改變國內運輸業生態(下)

CVNews 商業車誌: Jenny|08/04/2021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台灣是IT寶島但是在車隊管理的科技應用上卻還是緩步推進,像是大型商用車的「大餅」由於紀錄紙需經過訓練之專人加以判讀,處理時間較長且由於均每分鐘才紀錄一筆資料,使其精確性較低,並且容易遭到竄改、也需要每日更換新紀錄紙,造成保存空間與資料管理之不便。雖然有眾多缺點卻還是市場上的主流,但事實上台灣已經有了規範及良好的數位行車紀錄器,因此本篇彙整了新世代產品的優點,讓運輸頭家們參考,也期待政府相關單位可以及早讓這樣的產品更普遍被使用,像是重大建設或者是高單價、具風險性等的運輸,都應該將數位式行車記錄器列為考量。



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可以鉅細靡遺的將車輛任何一個動作紀錄下來。
足跡紀錄鉅細靡遺
目前在國內對於這類數位行車紀錄器已有相關規範,由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推動,並且制定出一具合格的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應具備哪些功能與規格,而相關功能的規格與驗證則是交由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與VSCC車輛安全審驗中心來進行。其功能必須包括:《速度、時間、距離、定位之量測與紀錄》、《資料顯示與面版操作》、《警告功能》、《資料可防止篡改》、《資料通訊功能》、《可擴充利用 IC 卡進行重要資料記錄與身分識別》、《駕駛活動之監測》、《系統控制程序之監控》、《事件及/或故障之偵測》、《內建及自我測試》、《資料儲存器之讀取》、《資料儲存器之記錄及儲存》、《時間及連續行駛/累計休息時間門檻值設定與調整之記錄》、《系統控制作業之記錄》、《駕駛活動資料下載之記錄》、《列印功能》共16項。而其中第一的功能就必須要能夠連續量測,並能提供車速及與車輛行駛總距離相符之里程數,且不論車輛是在移動或停止狀態,速度量測功能皆應提供訊息,而當車速大於3km/h且持續至少五秒時,車輛就會被認定為正在移動狀態。其他還包括駕駛之連續行駛時間及累計待班/休息時間、共同駕駛之連續行駛時間及累計待班/休息時間、駕駛於前一週與當週之累計行駛時間以及共同駕駛於前一週與當週共同駕駛之累計行駛時間等,可說是鉅細靡遺的紀錄一輛車所有動態。

對於運輸業者來說,不但在車輛與駕駛的管理方面更加方便,在事故或有爭議之事件發生時,相關執法單位也有更精準的判斷依據,像是不久前一輛小貨車被測速照相拍到高達154km/h的時速而遭到舉發,最後還得原廠出來否認才得以將罰單撤銷的情況,倘若車上有這樣的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便能夠節省執法單位以及一般民眾雙方的時間,也免去不少麻煩。

資料是新時代的能源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所謂的「大數據」,而全球已經有許多靠著大數據獲得成功的企業。而隨著國內開始導入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前面所說紀錄得「鉅細靡遺」的這些數據資料,只要能夠將其妥善運用,這些數據資料就能夠變成源源不絕的金流,為運輸業者帶來豐厚的獲利。例如車輛的行駛速度、路線以及駕駛的開車習慣等等的資訊,結合車輛的油耗、煞車耗損以及相關耗材的耗損等,就能夠透過與車隊管理系統互相配合,將相關資訊進行分析,藉此達到減少車輛耗材耗損、油料成本並找出最佳化的路線、並計算出最適合的用車模式,如此一來在每一趟出車成本都能夠精準控制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找出穩定獲利的方式。另外,由於數位式行車紀錄器能夠記錄每一位駕駛的連續工作與累計休息時間,這也有助於營運者做出更精準的人力安排,無論是在行車安全或是勞工的工時、工作權益方面都能夠兼顧,甚至也有業者將數位式行車紀錄器與血壓、酒測儀器、與車上的疲勞監測器結合,進一步針對駕駛本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適合出勤等面向進行評估,同時也可藉此降低發生重大事故的機率。

重大建設與危險品運輸應先列為必要
商業車在國內經濟與建設上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但像是四月的太魯閣號49人身亡的意外,卻是承包商的車輛所導致,這些執行國家重要建設的車輛沒有完整的紀錄,這樣不但會在混亂的資訊中花極大的力氣才能釐清事實,更別說承包商的說詞反覆一再欺瞞。而目前在全球仰賴台灣高科技廠的產品時,如果承攬的運輸車輛也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或行車紀錄,萬一有任何車禍及損失相信對科技廠來說都是重大損失。此外,像本期報導的危險品運輸,更應該要求這些在路上移動的車輛要有完善的行車紀錄追蹤。
雖然,法規是漸進式的希望讓商業車導入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但國家重大工程的運輸承包商,是否就應該將此系統儘早列為必要條件,甚至大型企業或者運送較有安全疑慮的品項時,數位行車紀錄器的必要性也該放進採購發包的基本要求。台灣是IT大國,但多數商業車還用著落後的管理方式(例如紙盤),而國內的廠商早就已經開發完善的數位行車紀錄器,倘政府單位或大型企業仍不知善用,要等到再次發生重大意外時再來東拼西湊或許都無法為車輛造成的錯誤釐出原貌。




在科技持續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數據資料將會成為各方都相當重視的寶貴資產。

零件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