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累了可以先睡一下? ARTC車輛中心首度動態展示全球首部Level 3自駕電動巴士及最新

CVNews 商業車誌: Davis Yang|05/28/2025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面對全球巴士駕駛的人力荒,以及公路重大事故頻傳,目前全球先進國家莫不加速研發自動駕駛巴士,由台灣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車輛中心,ARTC)主導,整合國內電動巴士業者成運汽車,以及義隆電子、歐特明、為昇科、旭春、友通資訊、智易科技、奇美車電等科技大廠所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打造符合聯合國UN R157 Level 3 自動駕駛標準、號稱全球第一輛Level 3的智慧電動巴士,今年3月曾在 2025 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中公開亮相,今日則在ARTC車輛中心位於彰濱工業區內碗形跑道的高速周回路首度對媒體公開動態展示。




今日展示的Level 3智慧電動巴士採用成運汽車電動巴士平台,並搭載ARTC車輛中心自主開發的決策控制軟體,具備感知融合、自動駕駛控制、駕駛接管判斷與風險應變決策等關鍵功能,全面符合聯合國 UN R157 Level 3 自動駕駛標準。其具備車道維持、主動閃避、駕駛狀態監控等先進能力,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這象徵台灣在智慧交通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實現自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路應用的關鍵突破。

Level 3智慧電動巴士結合車身四周的雷達和攝影鏡頭的監測車前150公尺距離,透過高速運算,讓車輛自動維持車道居中並採取時速60公里�小時的恆速前進,在ARTC試車道路上,途中道路安排其他車輛突然插入前方車道,巴士會適時減速並自動保持車距,而巴士駕駛完全無需動介入車輛操控,如果駕駛打方向燈,巴士會也很平順而流暢地主動變換到相鄰的車道。透過駕駛座前方由國內科技廠商開發的駕駛監控系統,判斷駕駛的臉部和身體姿勢,如偵測到駕駛打瞌睡,系統會發出警示,最終車輛會減速停車。

ARTC車輛中心表示,這台Level 3智慧巴士自動駕駛最高車速可達到80公里�小時,目前設定為60公里�小時。此自駕系統透過系統參數設定,也可以運用到一般小型乘用車上,支援最車速達到100公里的自動駕駛。

除了展示Level 3自駕電巴,ARTC車輛中心也首次曝光自主研發與跨域整合成果,包含智慧座艙監控、AI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電子後視鏡等多項符合國際法規檢測技術與能量。

在AI智慧座艙領域,車輛中心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開發具備駕駛者監控、兒童遺留偵測及乘客跌倒辨識等多元功能。本次也展示了駕駛者與自駕車的人機共駕技術,透過AI影像偵測駕駛眼睛視線、頭部偏擺,判斷駕駛者狀態,當自駕車判斷有無法克服的路況,將即時請駕駛者接手,若駕駛者可能因睡著或身體不適時,自駕車將自動減速、靠路邊停車,並發出通報,有效提升公共運輸及車輛行駛的整理安全性。

而因應交通部已將電子後視鏡(CMS,Camera Monitor System)納入規範,車輛中心的燈光實驗室已率先建置符合國內外法規標準(車輛安全檢測基準27-1、UN R46、ISO 16505)的驗證能量,能模擬各種自然光環境,進行影像清晰度、對比與系統延遲等關鍵測試,協助業者進行改良並縮短開發期程,讓業者搶攻商機。

此外,車輛中心的振動噪音實驗室建有符合ISO 3744、ISO 3746與ISO 11201等聲壓、聲功率量測規範之無響室,可執行車輛領域的智慧座艙模組、充電樁在產品開發階段的聲學檢測。目前服務對象更擴及近期熱門的AI伺服器,搭配高階聲學相機,可協助廠商以非侵入方式即時捕捉多聲源訊號,將肉眼無法辨識的音訊轉化為可視化圖像,獲取精準的分析與優化診斷。ARTC車輛中心表示,此振動噪音實驗室除了車輛測試,也跨界支援國內其他產業領域的業者,如AI伺器業者等,測試科技產品。

而ARTC車輛中心也預告今年9月即將啟用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測試場域,可提供智慧車輛、車輛電子系統、感知系統等產品。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隨著車輛電子及AI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車輛的功能將持續升級。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的支持下,車輛科技創新動能不斷,車輛將從單純的移動工具,轉型為高度智慧化的載具。為協助產業發展爭取國際商機,車輛中心持續建構完整的實驗室與測試場域。其中,今年9月即將啟用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測試場域,可提供智慧車輛、車輛電子系統、感知系統等產品,在長200公尺的隧道內,重現降雨、起霧、日出日落或夜間等天候環境條件,執行最高時速110公里的自動駕駛實車測試及高架道路,可測試智慧車輛於匝道的匯入匯出情境,及在高架橋與橋下道路供巴士等大型車輛的GPS訊號遮蔽測試。同時也規劃升級現有試車場,導入全域車聯網系統、智慧立體停車場與整車級虛實整合模擬實驗室,打造封閉且安全的智慧車輛測試驗證環境,為智慧車電發展注入關鍵動能。














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