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將改變國內運輸業生態(上)

CVNews 商業車誌: Jenny|07/29/2021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將數位式行車紀錄器與車隊管理系統結合,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成功案例。
今年6月1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增修正式上路時,曾讓不少用路人緊張,原因之一就是第18-1條「汽車未依規定裝設行車紀錄器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實際上這並不是針對所有車輛,而是大客車、大貨車及3.5噸重以上的小貨車;同時這邊所說的行車紀錄器,也不是我們平常開車用、帶有攝影鏡頭的行車紀錄器,而是英文稱為Tachographs、功用類似飛機的黑盒子,能夠詳實的紀錄車輛啟動後許多資訊的行車紀錄器。如果要完整的理解這項法條,其實還要加上《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第16點之1─110年1月1日起新型式大客車、大貨車新車,112年1月1日起既有型式大客車、大貨車新車,皆需安裝數位式行車紀錄器。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規定今年1月1號以後的新車都必須搭載數位式行車紀錄器,而6月開始若沒有配置行車紀錄器(無論是傳統機械類比式或數位式)的大客車、大貨車及3.5噸重以上的小貨車,會被處以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接著從112年開始,所有的大客車、大貨車及3.5噸重以上的小貨車都必須換上數位行車紀錄器。



傳統機械式行車紀錄器最大的缺點就是要換紀錄紙,同時內容需要專業人才判讀。
宛如汽車的「黑盒子」
相信對於眾多運輸業者來說,對於這邊所提到的「行車紀錄器」是相當熟悉,現行多數商用車所搭載的行車紀錄器都是採傳統機械類比式行車記錄器,也就是業界俗稱所謂的「大餅」,它是利用機械式轉軸帶動指針繪製速度曲線於圓盤型紀錄紙上,一張紀錄紙可記錄一天的行駛資料,而被稱為大餅的紙盤上,主要記錄資訊包括停駛時間長短、行駛的里程數、行駛速率、引擎轉速等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作為駕駛員的駕駛習慣輔導與事故分析。不過由於紀錄紙需經過訓練之專人加以判讀,處理時間較長且由於均每分鐘才紀錄一筆資料,使其精確性較低,並且容易遭到竄改、也需要每日更換新紀錄紙,造成保存空間與資料管理之不便。

也因此,國際上早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使用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歐盟更在2006年4月強制大型商用車搭載,而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是利用電子數位訊號與高容量記憶體儲存大量行車資訊,,包括車輛啟動、關機、停等及行駛間之時間、速度、引擎轉速、GPS位置、里程、怠速等數位資料,且紀錄之解析度至少為每秒鐘一次。另一方面,若同一輛車是由多位司機輪流駕駛,那也能夠透過插入個人專屬的工作卡片,系統就會針對開車時間、是否有更換駕駛等資料進行紀錄,如果在未插卡的情況下開車,也會有警示音對駕駛發出提醒。

若相關單位需要車輛的行車資訊,也僅需要將資料下載後列印輸出即可,不需要再請專人進行判讀,不但更方便,也可節省掉許多的時間。此外,由於紀錄的資訊相當多,所以擴充性也是它的一大重點,除了保有傳統機械類比式行車記錄器的功能外,更可進一步結合包括行車導航監控與車隊管理等所需的功能,另外有些廠商更是直接結合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提供包括前方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車距過近預警、限速標誌識別、行人碰撞預警、疲勞駕駛預警、接打電話警報、抽菸警報、注意力分散警報與異常警報,進一步提升大型商用車的安全性;可說是讓商用車邁向數位化與車聯網時代的一大步。



數位化車隊管理可透過數據資料來做為科學依據,將人員、車輛的運用與調度盡可能的做到最佳效率。

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