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未解!Uber將在紐約交所掛牌上市前,司機將發動罷工

CVNews 商業車誌: 衛清風|05/07/2019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Uber在台灣與計程車業之間的爭議尚未告一段落,但在美國目前已經預計在5月9日於紐約證交所進行IPO首輪公開募股,接著隔日正式掛牌交易。然而,紐約計程車工人聯盟(NYTWA,New York Taxi Workers Alliance)卻選擇在Uber進行IPO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8日進行2小時的罷工,來針對所謂的網路叫車平台對於司機的不公平待遇進行抗議。



事實上,不只紐約,包括舊金山、芝加哥、洛杉磯、聖地亞哥、費城以及華盛頓特區等從美國西岸到東岸的城市,甚至到英國倫敦,其駕駛都會在同一天發動罷工,同時不僅僅是Uber的司機,甚至前些日子已經正式掛牌上市的Lyft所屬的司機也將參與其中。

不過,會引起司機進行大規模抗議的原因其實其來有自。去年,美國除了裁決通過叫車服務司機最低薪資條例外,紐約也正式裁定Uber司機是Uber的正式員工,並非約聘,也因此這些司機們應該享有應有的保障與福利。然而在Uber的IPO相關文件中卻表示,自願加入租車服務平台的司機們應屬於個人合約承包商,若司機被歸類在正式員工,Uber的營運成本會因此大幅成長導致服務受到影響。

而這樣的說法隨即引起Uber司機的不滿,認為公司在降低費率的情況之下,等於迫使司機被迫以更長的工時來達到合理的收入,但在Uber聲稱司機是承攬的狀況下,卻還是被過長的工時綁住,明顯不合理。而在即將到來的罷工抗議當中,這些司機們的訴求包括「工作保障」、「合理的收入」以及「調整訂價策略」。

其中工作保障的部分,其實關乎於「互評機制」,本來立意良善的「互評機制」,由於過低的評價會讓司機遭到停權,但據了解,乘客的評價低卻沒有明顯的「罰則」,導致有可能會因為司機不願意得罪乘客,而養出許多「奧客」,同時司機也在一種害怕隨時會丟工作的氛圍與心情下工作,這並不是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另一方面NYTWA認為,雖然先前美國政府裁示網路叫車服務平台給予司機的薪資必須符合最低工資條例,但靠最低工資根本不可能過活,所以必須站出來爭取更合理的薪資條件。同時網路叫車服務平台必須重新調整訂價策略,而司機們必須獲得車資的80%至85%。

雖說是罷工發生在國外,但如果將焦點拉回國內,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點其實正好也是Uber在國內不斷面對各方檢討聲浪的幾個項目。例如「互評機制」就曾遭人質疑過對於司機是相當不利的,而任意調降費率,導致司機必須以更長的工時來達到期望的薪資水準。

但或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養家餬口,國內「網路叫車平台」的司機們,反倒是利用不屬於Uber員工這點,透過登錄不同的網路叫車平台,在不同的情況下搭配使用,來創造自己最大的經濟效益,恐怕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台灣網路叫車平台發展無法完全100%套用國外經驗的原因。

還有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在於,這次在紐約發起罷工的組織為NYTWA,全名為New York〝Taxi〞Workers Alliance,一方面可以應證在海外,Uber司機其實也屬於計程車司機的範疇,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工會」。在這個「聯盟」裡無論是Uber司機或是計程車司機,都是屬於「勞方」,當他們的權益受損時,除了向政府訴願之外,集眾人之力向「資方」施壓,讓資方能夠真正拿出誠意來解決勞方問題。反觀國內,網路叫車平台司機只能「多開」來維持生計,而計程車司機雖然美其名有「工會」,實際上層卻是由資方所把持,這是相當令人遺憾的一點。

其實真正在第一線的,都是這些辛苦的司機,無論它是開「小黃」或是網路叫車平台的司機,在現階段國內的爭議當中,其實雙方陣營的司機們必須清楚了解到,今天口袋賺飽飽的都是各位背後的這些公司,然而它們照顧你們這些「員工」的方式,並不是給你們更好用的工具去提升效率、更合理的定價策略,來讓各位有更好的分潤、更好的工作環境,而是煽動雙方的基層來營造對立的氣氛,以為剔除掉對方就沒事、一切就會好轉,這顯然不是產業長久經營之道。對於司機們來說,只要服務品質、素質夠好,就有資格要求獲得更合理的服務費,才是真正重要、重振產業的做法。



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