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靠補助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才是影響車輛運輸相關產業的關鍵

CVNews 商業車誌: 衛清風|02/26/2019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新版空汙法在去年通過並上路之後,可說是引起極大的反彈,而在民進黨於九合一選巨大敗之後,隨著新任內閣上任,中央政府相關部門也開始「收拾殘局」。除了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親自與產業界溝通,行政院長蘇貞昌與交通部長林佳龍也都先後表明將藉由鼓勵汰舊、自主管理的方向來制定未來空汙法的相關施行細則。其中林佳龍於25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提到:「重點在於解決髒車問題,而不是針對老車。目前老舊柴油車總共約有近8萬輛,透過汰舊換新的相關補助,希望可以提高民眾增加防污設備或零件的意願,相信這樣就可以達到減污效果。但老車的問題,其實也反映出現階段運輸產業遇到的許多困境,若真的要根治,可就不是靠「補助」就能一勞永逸。



不是不換 沒錢換才是大問題
如果新車更安全、排汙更低,怎麼可能會有人不想換?但當購車成本隨著科技進步逐漸攀升,但這些運輸頭家的收入明顯跟不上車價的漲幅。然而,旗下擁有好幾百輛車的大型企業,似乎影響不大?原因便在於大型企業對於旗下的車輛多數都設有汰換年限強制汰舊換新,但要個體戶車主要五、六年就換新車,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此外,除了大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銀行對於大企業的放貸,也會給出較為優惠的利率。相較之下,個體戶在各種成本的上漲的情況下還要車貸,才會有運輸頭家們對於要換新車才能有一點點補助的政策感到不滿,畢竟不但年紀大了,為了那一點補助款換了新車,卻又成為「車奴」,可說是完全不合理。雖然「鼓勵自主管理」的政策方向,能夠避開老車車主沒錢換新車的問題,但如果國內產業體質沒改善,當再度遇上老車的問題時,車主們還是一樣沒錢換新車。

各種刻板印象造成人力、人才皆不足的困境
在參與幾次有關於大型柴油車排汙相關活動當中,老車車主們提出讓老車「自然淘汰」的看法,意指目前老車的車主,其實再過幾年也都屆臨退休年齡,政府不需要透過提高排放標準來強制淘汰老車。事實上,運輸業的人力荒且高齡化等問題早已不是新聞,然而年輕一輩對於投入運輸業的意願卻不高。其原因在於包括工時長、過勞,同時產業缺乏創新等。此外,負面消息時常上媒體版面,也讓民眾心中留下許多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即便目前的風氣與過去相比已經開放許多,但國人對於各行各業的看法上,仍是有所偏見。以車輛運輸與其相關產業來看,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個勞力密集、不需要讀太多書就能從事的行業。但事實恰恰相反,因為一個個體戶的司機,要能夠擁有穩定的事業,那更需要擁有經營管理的概念與當老闆的眼界與規劃。而在我們與臺灣車輛職能發展學會的採訪當中,也了解到相關的技術人員更需要知識背景的支撐,才能夠讓其服務更有價值。

專業與技術需要尊重 包括他人與自身
「行行出狀元」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俗諺,然而卻從來沒有真正發生在國內的所有產業當中。反倒是「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的深植許多人心中。如今國內的技職教育的崩潰,其實一部份的責任就是將「多讀點書去坐辦公室」當作成功的唯一樣貌的人們。真要改變國內產業的畸形發展,並且讓企業重視人才,唯有從頭將觀念改變,才有扭轉整個產業的機會。不然,我們可以想想,一個全部人都坐在辦公室,沒有人會修車、沒有人會修水電、沒有人會開客運、沒有人送貨,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