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需要台灣!ARTC攜手18家廠商共組「自駕車產業聯盟」建大眾運輸接駁應用服務鏈

CVNews 商業車誌: 盧佛青|11/20/2018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根據預估,全球未來的商機規模將可達3.7兆美元以上,這不僅是台灣下一個最重要的發展機會,而從國內一向在ICT與車電領域的競爭優勢,也必須緊抓這個本世紀難得的機遇,為了推動國內自駕車創新營運模式,讓台灣車輛產業於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日前ARTC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正式與國內18家上、中、下游供應商正式攜手組成「自駕車產業聯盟」,由產、官、研攜手合作,串連頂尖科技軟、硬實力,結合「營運服務」、「自駕整合」、「電能整合」與「車體製造」等完整自駕車產業鏈,打造台灣SAE Level 4自駕電動小巴,以落實台灣自駕車運行上路為目標,此聯盟的成立也宣告台灣自主研發的自駕車產業發展將邁入全新里程碑。



據彭博社統計,截至今年10月全球已經有超過114座城市開始無人運具試運行計畫,全球自駕車運行案例日漸多元,自駕車上路測試已超過40案,包括Shuttle bus公共接駁、叫車服務、物流運輸及一般測試等,其中以公共運輸接駁(Shuttle Bus)為主的運行服務更佔近五成,顯示準自駕車到邁向完美自駕車的時代已經來臨;經濟部技術處從技術研發、法規調適推動無人載具產業,研擬「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目前已通過立法院審議,將進入後續三讀階段,預估明2019年初即可啟動,創全球首發跨陸海空無人運具實驗運行先例。

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表示:「台灣具備發展無人載具之關鍵要素,包含:科技成熟度、產業準備度、載具普及度、法規完整度、場域完整度等核心力,足以成為自駕車產業中的創新者而非快速追隨者。行政院在推動自駕車產業也有四大構面:產業推動、技術研發、環境佈建、法規調適,今年五月開始著手推動自駕小巴旗艦隊,今天,在產業與法人的共同催生下,終於將國內具國際競爭力之自駕車產業供應鏈予以有效整合,組成國內最完整的自駕車產業聯盟。我們期許在逐步研擬相關法令與技術發展的同時,能夠透過產官研及地方政府的四方合作,了解地方政府需求,以上路運行為目標,在台推動人民有感知自駕車創新運行模式,未來能以國產自主關鍵技術及創新營運模式,進軍全球自駕車市場。」

電電公會會策顧問暨V-team(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召集人杜紫軍致詞時說明,電電公會所推動之V-team即是著眼於未來的自駕車上,特將半導體、資通訊、汽車電子與車輛產業集結在一起,建立一個有效互動合作的平台,與此同時更樂見ARTC整合業者推動自駕車產業聯盟,與V-team的目標不謀而合,相信此兩股助力將讓台灣的自駕車產業更加蓬勃發展,協助業者拓展全球市場。

「自駕車產業聯盟」營運團隊為ARTC車輛中心、宏�智通、聯華聚能科技及鑫威汽車工業,在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見證下,共同簽署營運服務合作備忘錄;聯盟供應鏈廠商則邀集了NVIDIA、上銀科技、六和機械、台灣世曦、立淵機械、光寶科技、有量科技、技嘉科技、明泰科技、致茂電子、淳安電子、創意庫設計、富田電機、輝創電子、驊陞科技等18家上中下游供應商一同參與;活動上包含電電公會、車輛公會、台北市交通局、台中市交通局、首都客運、港都客運等產業界、運行場域代表也都蒞臨共襄盛舉,現場自駕車要角群聚、眾星雲集,顯見此聯盟的氣勢與實力已有國際水準。

ARTC董事長陳昭義說明,聯盟的作戰策略,以搭載聯盟各成員之自駕產品,整合構成符合SAE Level 4自駕功能的電動小巴,並透過完整的運輸服務模式,提供乘客更安全的自駕車搭乘體驗。未來聯盟所需的車輛將由鑫威汽車工業負責車體製造,聯華聚能科技負責電動車(EV)系統,ARTC負責自駕系統(ADS),整合感知、車聯網、圖資定位、決策與控制等,讓車輛既安全又聰明,並透過宏�智通負責整體的營運管理,前進到各場域提供運行服務,建構起國內最完整的自駕車產業以及服務生態鏈。

由聯盟成員共同全新設計製造的MIT台灣自動駕駛電動小巴,未來將投入智慧交通運輸系統,提升各地方之智慧接駁服務,克服都市行車安全、塞車及運能不足等問題,加速推動自駕產業化時程,以擴展自駕產業商機。自駕電動小巴可乘載15人,搭載多項感測系統,整合自駕感知、決策、控制系統,可判斷行人、自行車、汽機車、交通號誌等障礙物,即時決策控制車輛,具備開放式場域自動接駁能力,適用於景點、園區專用道路及開放場域專用車道之需求。






今年5月桃園市農業博覽會期間,由國人自主研發之自動駕駛小巴,已經在會場開放讓民眾試乘。


早於去年於南港展覽館舉行的「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覽會」,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RC)戮力凝聚產官學研之力就展出共計21+1項最新的研發成果。

客車